医生一对一帮扶范文篇1
三年结对帮扶工作总结
溧水县人民医院三年结对帮扶工作总结20xx年4月,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我院与晶桥镇芮家村结对帮扶。三年来,我院党总支始终如一地重视这项工作,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也抱着极大的热情参与这项工作。由于领导重视,计划周密,措施实在,帮扶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为解决该村农民的实际困难,维护和促进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促进了我院党的作风建设,密切了党群关系。现将三年来我院与晶桥镇芮家村结对帮扶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领导重视,广泛宣传动员每年县有关部门关于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下发后,我院党总支即组织各支部负责人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教育大家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高度出发,努力做好这项工作。并要求各支部把上级的工作要求传达到医院每一位党员干部,动员党员同志带领职工积级参与这项活动。二、制定计划,落实帮扶措施三年来,我院各级党组织对帮扶活动常抓不懈,按照要求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帮扶活动。1、利用医院医疗资源优势,每年开展“送医、送药、送温暖”大型专家义诊活动。派出各科专家为村民进行健康检查、健康咨询及健康教育,并带去多种常用药物发给患病的村民。2、为防止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医院对该村村民实行了医疗费用优惠政策。该村村民生病到我院住院减免20费用。三年来,我院共为40多位芮家村病人减免医疗费用近12万元,其中减免最多的达5000元。3、积极扶持村卫生室。捐赠了一些小型医疗设备与器械,并免费接收卫生室医务人员来我院进修学习。4、积极开展党员募捐活动。三年共向村里捐款21600元,用于农村基本建设及特困户,鼓励创业致富。5、三年来,为了增加该村农民收入,我们向他们购买了大米5万多斤,茶叶600多斤,鲫鱼5000多斤等,为促进该村的农副业生产作出了一定的贡献。6、坚持既扶贫,又扶志。不仅从物质上给予帮助,更从思想上进行帮扶。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自强、自立意识。三、加强交流,增进相互感情三年以来,我院党总支书记张诗云、副书记石春国等多次带领党员到芮家村,了解全村经济生产发展情况和村民生活情况,组织党员走访帮扶对象,重点了解了村民刘德坤等五位贫困户的生活状况,共同讨论对他们采取的帮扶措施。并且注意向村委干部学习,学习他们为加快溧水经济发展,改变贫困面貌的整体思路和把握大局的能力;学习他们注重科技、培养人才、开拓进取的精神;学习他们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扎实工作的工作方法和作风。另外,还多次邀请村干部和群众代表来医院座谈,听取他们的建议和要求。通过不断交流信息,增进了相互的感情,促进了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注重教育,促进作风转变三年来,我院党总支始终以帮扶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工作,一是让大家了解国情、民情,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二是让大家在活动中不断深化对“三个代表”的认识,增强党员的使命感;三是进入被帮扶对象家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提升了为基层服务、为农民兄弟服务的水平。从这三年我院帮扶工作的实际情况看,效果较好。但在帮扶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进一步发挥我院在医疗服务方面的优势,加大帮扶力度。溧水县人民医院
医生一对一帮扶范文篇2
“到2023年,实现贵州省66个贫困县医院学科专业建设取得长足进步,至少有一所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90%的病人看病就医不出县。”12月1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贵州省政府共同召开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全覆盖启动大会,会议透露出健康贵州新愿景。
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全覆盖,是贵州健康扶贫战略的重要举措。对贵州而言,“实施健康扶贫,既要突出精准性,又要体现普惠性,既要精准到现有493万贫困人口,也要预防493万以外的人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以全民健康保障脱贫攻坚、助推同步小康。”
在11月14日举行的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指出,要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落细落小医疗扶贫政策,织密织牢“三重医疗保障”网,用足用好医疗对口帮扶力量,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切实减少和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精准实施“三重医疗保障”
10月底,贵州已确认386.22万名医疗救助保障对象,占全省贫困人口的78.3%。
作为贫困发生的一大重要因素,贵州省有三成以上贫困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493万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就有87万多人。健康扶贫任务繁重,必须“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从2015年开始,贵州省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大病患者、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等重点人群,实施医疗救助,率先在全国建立完善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体系。
“第一重”即统一实行“门诊统筹补偿+住院补偿+重大疾病补偿”模式。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患者等11类人群,在门诊和住院政策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提高不低于5个百分点,同时经转诊在省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不再设置起付线。
“第二重”即实施年度累加和分档赔付,降低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有效减少贫困人口大病费用个人实际支出。在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大病保险再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的报销比例。
“第三重”即在落实前两种报销政策后,仍无力支付剩余医疗费用的,实行民政医疗救助、计生医疗扶助、扶贫专项救助、慈善救助等政策。
据贵州省卫计委提供的数据,2015年6月―2016年11月,全省“三重医疗保障”体系累计惠及151.37万人次,补偿费用19.37亿元,为贫困群众多报销医疗费用约4.34亿元。
通过“三重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确保11类人群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达到90%以上,其中的重大疾病患者、特困供养人T、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的长期保障户、80岁以上老人等重点人群的报销比例达到100%。
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全覆盖
“补齐贵州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短板’,不在‘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掉队,主要靠我们自身努力,也离不开国家卫计委和东部发达省市的倾力支持帮助。”副省长何力说。
对于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全覆盖的重大意义,何力认为,其“直接关系贵州省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的程度,直接影响贵州省构建‘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就医秩序的成败”。
贵州省66个贫困县,是全省医疗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地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空间很大、责任很重、任务很艰巨,东部地区74个高水平医疗卫生机构结对帮扶贵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贵州医疗卫生事业“汲取经验、快速提升能力水平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贵州健康扶贫事业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国家卫计委给予特殊关注、特殊支持,仅“十二五”期间,投入超过470亿元支持贵州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并专门制定实施了《关于促进贵州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
2016年以来,国家卫计委为贵州量身定制了“黔医人才计划”,帮助协调组建了“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在贵州开展乡村两级医疗卫生人才综合培养国家试点和生育健康全程服务试点。
东部发达省市是贵州健康扶贫的一支重要力量。自2009年以来,浙江省已对贵州开展三轮对口帮扶,先后三次与贵州省签订浙黔两省城乡医院对口帮扶协议。
7年来,浙江省共选派113家(次)省、市级医院和三甲医院,对贵州84家县级医院进行全方位帮扶,投入帮扶经费、捐赠设备物资共计2.14亿元,派出专家2647人次,帮助培训医疗卫生人员2701人。
浙江省相关医疗机构将继续对口帮扶贵州29个贫困县医院,另有37个贫困县医院日前起得到上海、大连、青岛、广州、苏州、杭州、宁波7个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至此,贵州贫困县医疗卫生事业实现对口帮扶全覆盖。
贵州省卫计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忠说,“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全覆盖”是贵州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大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缩小与全国差距的一项标志性、引领性工作,“为贵州人民蕴育和送上一个健康的春天”。
难点在基层重点在基层
目前,贵州基本医保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今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20元。“先诊疗后付费”以及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五个全覆盖”、医疗保险与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等措施,广泛惠及贫困人群。
客观上,贵州卫生与健康事业历史欠账比较多。比如在财政投入上,全省人均医疗卫生公共财政支出虽然逐年增加,但目前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卫生服务供给方面,卫生与健康服务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供给主体单一等问题比较突出;从疾病谱变化看,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依然易发多发;从体制机制看,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还不够深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医疗人才供给问题突出。数据显示,在县级医院,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占36.82%、乡镇卫生院占9.68%;70%左右的乡镇卫生人员无专业技术职称。在全省基层卫生机构在岗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48.4%,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仅占8.7%,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村医仅占总数的4.1%,全科、儿科、妇产科等专业技术人员缺失严重。
为化解医疗服务人才总量与质量欠缺难题,提升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能力,贵州将完善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建立人才招录“绿色通道”和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对到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给予经济补助和职称评定优惠政策。此外,根据《贵州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2016―2018)》相关举措,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人才严重匮乏、体制机制不活、服务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将逐步得到有效解决。
医生一对一帮扶范文篇3
以分院的形式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是福建省立医院长期一贯的做法。2008年,武夷山市立医院发展遭遇瓶颈。经过多次协商沟通,福建省立医院在武夷山市立医院加挂“福建省立医院武夷分院”的牌子,成立由省立医院、武夷山市有关领导、武夷山市立医院共同组成的理事会,重大事项交由理事会讨论决策。几年来,福建省立医院先后派出1200多人次的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到分院,开展教学查房、手术示教等,并融入分院管理,使两家医院的发展密不可分。
福建省立医院医务部副主任陈涛到受援的寿宁县医院挂职副院长。短短一年时间里,他大胆工作,像“播种机”一样传播省立医院的管理理念、医院文化等,使受援医院呈现出喜人变化。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帮扶医院的整体素质,福建省立医院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全员培训,囊括专科人员、管理人员等。培训前倾听受训人员的基本要求和想法;培训后听取他们的收获感想和意见建议。培训水平和效果节节提升,充分满足了受援医院的需求。
对口帮扶除可解决一些共性需要外,还能根据医院的不同情况采取项目推动和差异化帮扶。帮扶医院愿意参与等级医院评审,福建省立医院就与其充分对接项目工作,有针对性地派出对口骨干到受援医院学习评审方案,了解评审要求和各项评审准备,相互学习、通力合作,各受援医院都陆续取得优异的评审成绩。
再者,如若受援医院需要建设重症医学科,在启动这一决策后,受援医院需要指派重症医学科的主任、护士长、医生、护士分批到福建省立医院进行短期培训,同时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科主任、护士长则提前进驻受援医院,从根本建设、医疗流程、工作内容等方面进行沟通交流,确保重症医学科处于较高的建设起点。
福建省立医院还不断加强对派出帮扶人员的管理,要求他们具体管患者、确定出诊时间、定期开展讲座、遇抢救要相互会诊、共同开展工作。部分挂职副院长还需承担起对派出技术人员到受援医院的管理工作,做到实干实效。
【医生一对一帮扶(收集3篇) 】相关文章:
过年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8-05
精选写人的日记(整理1篇) 2024-08-04
精选笑猫日记(整理2篇) 2024-08-02
三年级日记精选(整理6篇) 2024-08-01
学游泳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28
我的日记[精选5](整理3篇) 2024-07-28
四年级日记[精选9](整理5篇) 2024-07-27
医生下乡个人工作计划(收集3篇) 2024-08-07
医生一对一帮扶(收集3篇) 2024-08-07
“共享”时代作文(整理4篇) 2024-08-07